跳到主要内容

HTTP

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(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),是一个客户端(用户)和服务端(网站)之间的请求和应答的标准,通常使用 TCP 协议。通过使用网页浏览器、网络爬虫或者其他工具。客户端发起一个 HTTP 请求到服务器上指定端口(默认端口 80)。

尽管 TCP/IP 协议协议是互联网上最流行的应用,但是在 HTTP 协议中并没有规定它必须使用或者它支持的层。事实上 HTTP 可以在任何互联网协议或其他网络上实现。

版本发展历程

  • HTTP/0.9:为了便于服务器和客户端处理,采用了纯文本格式,只能用 get 请求,在响应请求之后会立即关闭连接。
  • HTTP/1.0:增加了 0.9 版本,引入了 HTTP Header 的概念,传输的数据不在仅限于文本,可以解析图片音乐等,增加了响应状态码和 post、head 等请求方法
  • HTTP/1.1:正式标准,允许持久链接,允许响应数据分块,增加了缓存管理和控制,增加了 put、delete 等新方法
  • HTTP/2:使用 Hpack 算法压缩头部,减少数据传输量。允许服务端主动向客户端推送数据,二进制协议可以发起多个请求,使用时需要对请求加密通信
  • HTTP/3:基于 UDP 的 QUIC 协议

HTTP/1.1

HTTP/1.1 消除了大量歧义内容并引入多项改进:

  • 连接可以复用,节省了多次打开 TCP 连接加载网页文档资源时间
  • 增加管线化技术,允许在第一个应答被完全发送之前就发送第二个请求,以降低通信延迟
  • 支持响应分块
  • 引入额外的缓存控制机制
  • 引入内容协商机制,包括语言,编码,类型等,并允许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约定以最合适的内容进行交换
  • 凭借 Host 头,能够是不同域名配置在同一个 IP 地址的服务器上

HTTP/1.1 存在的性能瓶颈:

  • 请求/响应头部(Header)未经压缩就发送,首部信息越多延迟越大。只能压缩 body 部分
  • 发送冗⻓的⾸部。每次互相发送相同的⾸部造成的浪费较多
  • 服务器是按请求顺序响应的,如果服务器响应慢,会导致客户端一直请求不到数据,队头阻塞
  • 没有请求优先级控制
  • 请求只能从客户端开始,服务端只能被动响应

HTTP/2

HTTP/2 协议是基于 HTTPS 的,所以 HTTP/2 的安全性也是有保障的

相比较 HTTP/1.x 性能上的改进:

  • 二进制协议:采用二进制协议而不是文本协议,头信息和数据体都是二进制,并且统称为帧:头部信息帧数据帧
  • 头部压缩:因为在 headers 在一系列请求中常常是相似的,其移除了重复和传输重复数据的成本。(HPACK 算法:在客户端和服务端同时维护一张头信息表,所有字段都会存入这个表,生成一个索引号,以后就不用发送同样字段,只发送索引号即可)
  • 多路复用:复用协议,并行的请求能在同一个连接中处理,移除了 HTTP/1.x 中顺序和阻塞的约束
  • 服务器推送:允许服务器直接提供浏览器渲染页面所需资源,而无须浏览器在收到、解析页面后再提起一轮请求,节约了加载时间

还存在哪些缺陷:

多个 HTTP 请求在复用一个 TCP 连接,下层的 TCP 协议是不知道有多少个 HTTP 请求的。所以一旦发生丢包现象,就会触发 TCP 的重传机制,这样在一个 TCP 连接的所有 HTTP 请求都必须等待这个丢了的包被重传回来。

HTTP/3

在 HTTP/3 中,弃用 TCP 协议,改为使用 UDP 协议的 QUIC 协议实现。此变化主要为了解决 HTTP/2 存在的队头阻塞问题。

  • HTTP/1.1 中的管道传输中如果一个请求阻塞了,那么队列后请求也统统被阻塞住
  • HTTP/2 多个请求复用一个 TCP 连接,受到 TCP 拥塞控制的影响,少量的丢包就可能导致整个 TCP 连接上的所有流被阻塞

这都是基于 TCP 传输层的问题,所以 HTTP/3 把下层的 TCP 协议改成了 UDP

请求方法

HTTP 定义了一组请求方法,以表明要对给定资源执行的操作

GET:从服务器获取一份文档
HEAD:只从服务器获取文档首部
POST:向服务器发送需要处理的数据
PUT:向服务器发送需要处理的数据
DELETE:从服务器删除一份文档
CONNECT:Sever Error(服务端错误状态码)
OPTIONS:决定可以在服务器上执行那些方法
TRACE:对可能经过代理服务器传送到服务器上去的报文进行追踪
GET 和 POST 的区别?
  1. GET 请求会被浏览器主动缓存下来,POST 不会
  2. GET 请求参数放在 URL 中,POST 放在请求体(浏览器存在 URL 长度限制)
  3. GET 是幂等的,POST 不是
OPTIONS 请求?
  1. 主要用于跨域的时候,而且只有复杂请求的时候才会出现,默认 GET 和 POST 都是简单请求,但如果自定义 headers 信息,就变成复杂请求
  2. 为了避免发送的数据浪费,所以先发送一个预检请求,如果能访问,再发送数据
  3. 预检请求的时间可以自己控制(可以控制发送 options 的间隔时间) 服务端控制

跨域

浏览器不能执行其他网站的脚本。它是由浏览器的同源策略造成的,是浏览器对 JavaScript 实施的安全限制。

所谓同源策略就是两个页面具有相同的协议(protocol)、主机(host)和端口号(port),当一个请求的 url 的协议、主机、端口三者之间任意一个与当前页面 url 不同即为跨域。

跨域限制以下行为:

  • Cookie、LocalStorage 和 IndexDB 无法读取
  • DOM 和 JS 对象无法获取
  • Ajax 请求发送不出去

跨域的解决办法:

  • JSONP
  • Iframe
  • CORS
  • Nginx 反向代理
  • Websocket

https://blog.csdn.net/lgxzzz/article/details/121618676

缓存

HTTP 缓存有两种实现方式强制缓存协商缓存

强制缓存

强缓存指的是只要浏览器判断缓存没有过期,则直接使用浏览器的本地缓存,决定是否使用缓存的主动性在于浏览器这边。

  • Cache-Control 新版本 相对时间
    • no-cache 需要使用对比缓存验证数据,强制向源服务器再次验证
    • no-store 所有内容都不会缓存,强制缓存和对比缓存都不会触发
    • private 客户端可以缓存
    • public 客户端和代理服务器都可以缓存
    • max-age=60 缓存内容将在 60 秒后失效
  • Expires 旧版本 绝对时间

如果 HTTP 响应头部同时有 Cache-Control 和 Expires 字段的话,Cache-Control 的优先级高于 Expires 。

协商缓存

协商缓存就是与服务端协商之后,通过协商结果来判断是否使用本地缓存。

HTTPS

HTTP 采用明文传输,中间人可以获取到明文数据(从而实现对数据的篡改)。这时候 HTTPS 就登场了。HTTPS = HTTP + SSL/TLS, SSL 安全套接层(Secure Sockets Layer) 发展到 v3 改名为 TLS 传输层安全(Transport Layer Security),主要目标是提供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

客户端使用非对称加密与服务器进行通信,实现身份验证并协商对称加密使用的秘钥

原理

第一步 ClientHello

首先,由客户端向服务器发起加密通信请求,也就是 ClientHello 请求。

  • 客户端支持的 SSL/TLS 协议版本,如 TLS 1.2 版本。
  • 客户端生产的随机数(Client Random),后面用于生成「会话秘钥」条件之一。
  • 客户端支持的密码套件列表,如 RSA 加密算法。
第二步 SeverHello

服务器收到客户端请求后,向客户端发出响应,也就是 SeverHello。服务器回应的内容有如下内容:

  • 确认 SSL/ TLS 协议版本,如果浏览器不支持,则关闭加密通信。
  • 服务器生产的随机数(Server Random),也是后面用于生产「会话秘钥」条件之一。
  • 确认的密码套件列表,如 RSA 加密算法。
  • 服务器的数字证书。
第三步 客户端回应

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回应之后,首先通过浏览器或者操作系统中的 CA 公钥,确认服务器的数字证书的真实性。如果证书没有问题,客户端会从数字证书中取出服务器的公钥,然后使用它加密报文,向服务器发送如下信息:

  • 一个随机数(pre-master key)。该随机数会被服务器公钥加密。
  • 加密通信算法改变通知,表示随后的信息都将用「会话秘钥」加密通信。
  • 客户端握手结束通知,表示客户端的握手阶段已经结束。这一项同时把之前所有内容的发生的数据做个摘要,用来供服务端校验。

服务器和客户端有了这三个随机数(Client Random、Server Random、pre-master key),接着就用双方协商的加密算法,各自生成本次通信的「会话秘钥」。

第四步 服务器的最后回应

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第三个随机数(pre-master key)之后,通过协商的加密算法,计算出本次通信的「会话秘钥」。

  • 加密通信算法改变通知,表示随后的信息都将用「会话秘钥」加密通信。
  • 服务器握手结束通知,表示服务器的握手阶段已经结束。这一项同时把之前所有内容的发生的数据做个摘要,用来供客户端校验。

至此,整个 SSL/TLS 的握手阶段全部结束。接下来,客户端与服务器进入加密通信,就完全是使用普通的 HTTP 协议,只不过用「会话秘钥」加密内容。

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43789231

https 主要在 SSL/TLS 阶段使用非对称加密,基于 CA 证书的验证身份。为本次对话生成一个会话密钥的过程

参考资料

https://blog.csdn.net/lgxzzz/article/details/121618676